仔猪断奶年龄及其对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长期影响(一)
S. A. Edwards1、D. L. Turpin2和J. R. Pluske2
(1.纽卡斯尔大学,自然与环境科学学院;2.莫道克大学科学、健康、教育和工程学院农业科学)
在自然条件下,猪的断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仅在出生后3~5个月完成。在商业性养猪生产中,在增加母猪产仔量和降低饲养管理成本的经济压力,导致猪场逐渐提早对哺乳仔猪进行断奶;因此,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猪场在哺乳仔猪达到18~28日龄时对它们突然进行断奶。在这个年龄段,仔猪才刚刚开始寻找和消耗固态食物,发育出更成熟的胃肠道和功能齐全的免疫系统。因此,当遭受与断奶有关的多种营养物质、环境和社会应激时,早期断奶会表现出对仔猪肠道形态、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有害影响,以及表明动物福利降低的异常行为。这些后果的严重性及其对仔猪生长和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养管理的质量。通过适当的断奶后营养、环境控制和卫生,可将断奶产生的有害影响在短期内降至最低程度,从而可在宽阔的断奶年龄范围内取得相近的终生生产性能。然而,鉴于许多商业化猪场面临的挑战,有数据表明,哺乳仔猪在年龄不到25 d时断奶,会增加相关风险,尤其是在限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情况下。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早期断奶对动物福利的影响,并通过立法或操作规范来限制对3~4周龄以下的哺乳仔猪进行断奶。
关键词:行为;肠道发育;健康;终生生产性能;断奶年龄。
奶期是仔猪需要面临众多挑战的生产阶段,这些挑战可能会影响其健康、行为和生产性能(Pluske等,2003)。在这些挑战中,许多挑战的根源在于动物的自然生物学和当前关于断奶年龄的商业实践之间的不匹配。断奶的自然过程仍然可以在家猪的野生亲属中看到(Gundlach,1968),以及回归半自然环境中生活的现代家猪上看到(Jensen,1988;Newberry和Wood-Gush,1985年)。在独立的巢穴中出生后,幼龄仔猪通常会在出生后的第2周回到母体身边。随着年龄相仿的仔猪组成幼仔群,在一起活动和睡觉,在母猪身边生活的时间逐渐减少。仔猪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到母猪身边吃奶,在群体内这种情况通常是同步的。可能会发生仔猪被另一头母猪收纳并哺乳的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断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特定的事件。早在产后第2周就开始了,因为母猪的哺乳模式此时开始改变。在哺乳期的早期,哺乳间隔约为40 min,通常由母猪发起,在一段时间的乳房按摩后,当仔猪离开或在乳房上睡着时,哺乳结束。随着哺乳仔猪年龄的增长,哺乳次数越来越多,母猪会翻身遮住乳房或走开。
由于这些行为上的变化,哺乳的持续时间逐渐缩短,而哺乳的间隔时间加长。仔猪不断增加花费在觅食、探索和摄取固态食物上的时间。到6~8周龄时,固态食物已成为日粮的主要部分(Jensen,1985;Petersen,1994)。个别仔猪开始错过一些哺乳期,直到4~5个月大时才最终停止哺乳(Jensen,1986;Jensen和Recen,1989),不过在半自然环境中一些家猪也有在8~14周时提前自然断奶(Newberry和Wood-Gush,1985)。在半自然环境中,哺乳仔猪的断奶年龄受季节和母猪胎次的影响,但窝与窝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最大的变化来源。同一窝仔猪将在不同的年龄完成断奶过程,因为哺乳或采食固态饲料的成本和收益会因独特的乳头质量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可用性和质量的不同而不同(Jensen,1995;Jensen和Recen,1989年)。因此,断奶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社会(行为)和营养过程。这引发了一些争论——真正的断奶应该是当仔猪停止吃奶时,还是当它们不再摄取任何来源的液态奶时?在本文中,使用了前一个定义,因为很明显,哺乳行为和与母猪的互动对于仔猪正常的发育非常重要。
野猪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母猪通常于每年春天产仔一次。然而,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如果它们在初秋繁殖,并在第2年初夏季节发情开始前繁殖,它们可能会产下两窝幼仔(Gundlach,1968;Mauget,1981)。家猪每年断奶两窝,母猪和仔猪的营养更容易控制,这样做的经济效益很早就实现了。20世纪早期,英国的文献建议,断奶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野猪一样,从母猪产仔后5周开始,逐渐增加母猪每天离开仔猪的时间,直到母猪在哺乳8~10周奶水干涸为止(BrynerJones,1915)。然而,这种做法相当费力,大多数养猪手册很快就建议采用8周断奶的标准。加上115 d的妊娠期,以及断奶后母猪再次发情和重新配种花费的7~10 d,这就形成了所需的一年两次的产仔周期。欧洲战争带来的粮食增产压力,促使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提高母猪的生产率。20世纪50年代,有人建议,室外饲养的仔猪更容易采食固态饲料,或者仔猪可以采食更易消化的乳制品副产品,因此可以在仔猪6周龄时断奶,不过8周龄仍被认为更有利于仔猪断奶后的生产性能(Fishwick,1953)。然而,到1964年,许多猪场主已经采用了6周龄、3周龄甚至10日龄的早期断奶策略(Barron,1964)。这些策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提供高质量的仔猪日粮和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牛奶副产品。因此,每个猪场主根据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更多仔猪的好处,以及每头仔猪在饲养、猪舍和母猪管理方面节省的间接成本,决定了适合其情况的经济最佳的断奶年龄,这与断奶仔猪饲料和猪舍质量更好、成本更高的必要性形成了鲜明对比(English等,1977)。图1展示了英国哺乳仔猪断奶年龄的发展趋势。
图1显示,随着母猪产仔数最大化的经济压力增加,5周龄及更大年龄断奶的猪群逐渐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种猪群的比例已不足1%。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19日龄以下断奶的幼龄仔猪群比例出现了小幅增长,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也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因为人们重新评估了早期断奶的困难和成本效益,取而代之的是3周龄断奶。1991年,欧盟首次通过了有关哺乳仔猪断奶年龄的统一立法。欧盟理事会第91/630/EEC号指令(EC,1991)规定,“仔猪不得在3周龄以下从其母猪处断奶,除非母猪或仔猪的福利或健康会受到了不利影响”,并且必须在1994年1月1日前所有成员国将这一规定赋予该国的法律。随后,该立法的后续修正案,即欧盟理事会指令2001/93/EC(EC,1993),于2001年达成一致,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除非母猪或仔猪的福利或健康会受到不利影响,否则不得对28日龄以下的仔猪进行断奶。但是,如果哺乳仔猪被转移到专用的猪舍,则可提前7 d断奶,前提是猪舍在引入新的猪群之前必须清空,彻底清洗和消毒,并与饲养母猪的猪舍分开,以尽量减少疾病对仔猪的传播”。
这些法律的限制导致20世纪90年代3周龄断奶的仔猪数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4周龄断奶的生产系统。自2003年以来,平均断奶年龄稳定在26日龄,因为大多数猪场采用了产后第4周分批断奶的制度。最近,欧盟立法要求停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这促使猪场重新考虑对哺乳仔猪稍晚一些时间进行断奶,将断奶后肠道疾病的风险降至最低。
在其他欧洲国家,哺乳仔猪断奶年龄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趋势,目前主要是平均断奶年龄是25~27日龄(图2)。西班牙和瑞典这两个国家采用与这一标准不同的仔猪断奶年龄:前者仍然普遍提前断奶,后者则实施了限制性更强的法律,规定4周龄前的仔猪不得断奶。为了确保每批哺乳仔猪的断奶年龄都不低于28日龄,瑞典大多数猪场主都在母猪产后第5周给仔猪断奶,平均断奶年龄为33日龄(Wallgren等,2019)。在所有欧盟国家,一些猪场仍然坚持较晚时间断奶,但这通常是为了符合专业营销计划的要求。例如,丹麦Bedre Dyrevelfaerd计划规定,其二星级和三星级猪场的猪最低断奶年龄为28日龄;荷兰的Beter Leven计划规定,其二星级猪场的最低断奶年龄为35日龄,三星级猪场的最低断奶年龄为42日龄。对于寻求生产有机认证猪肉的猪场,欧盟理事会第889/2008号指令(EC,2008)要求仔猪至少用母乳哺育40 d。
欧盟以外的国家并没有制定与仔猪断奶年龄相关的法律,许多猪场仍然更喜欢采用早期断奶。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Alexander等(1980)开发了一种通过药物早期断奶(medicatedearlyweaning,MEW)建立高高健康的猪群的方法。在母猪产仔后5 d内使用抗菌药并移走仔猪,此时仔猪仍受到初乳中母源抗体的保护,可以避免许多地方性病原体在仔猪群中垂直传播。将早期断奶的仔猪转移到新的饲养地,并用药物处理它们的日粮,这样就能培育出一批新的高度健康的仔猪,它们不会感染许多有害细菌和病毒,其中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寄生嗜血杆菌、猪链球菌、螺旋体(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虽然最初被育种公司用作建立或重建高度健康核心猪场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很快在生产猪场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种改良型MEW被开发出来,并被应用于商业目的,这种方法被称为早期隔离断奶(SEW或isowean)。对分批分娩的母猪接种疫苗和用药物治疗,以对抗猪群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然后,根据要消除的特定疾病,它们的仔猪在10~21日龄之间进行早期断奶,并饲养在远离母猪场的隔离场中。这使保育猪和生长猪能够在没有地方性疾病的情况下生长,而不必减少种猪群的数量,利用SEW的2或3点式生产方式被大型商业性集团公司广泛采用,因为可以实现性能优势(Fangman和Tubbs,1997)。
与欧洲一样,北美在整个20世纪正在逐步降低哺乳仔猪的断奶年龄,但是最近没有再出现如此明显的下降幅度。20世纪70年代,猪的平均断奶年龄仍为6周龄(VanArsdall,1978),但到2011年,平均断奶年龄为20.9日龄,最近才略有增加,2017年提高到22.0日龄(Stadler,2018)。加拿大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趋势,猪场的一个重要记录计划报告称,2018年的平均断奶年龄为21.1日龄。在澳大利亚,2011年猪的断奶年龄在16~28日龄之间,平均为22.5日龄(澳大利亚猪肉有限公司,2012)。尽管在这些国家猪的平均断奶年龄较早,但仍有来自行业机构的建议,认为较晚的断奶可能更有利于仔猪的福利。2008年,《澳大利亚行为准则》强调,如果仔猪在3周龄内断奶,管理和营养需要要采用高标准。2019年,《加拿大行为准》则建议以3龄周或更大的平均断奶年龄为目标;然而,2018年新,《西兰行为准则》建议仔猪至少在28日龄断奶。在亚洲,猪断奶年龄也有相同程度的差异,不过这些国家的生产和营销手段更加多样化,从农村小农户(“庭院式猪”)到现代商业化生产系统,这意味着“平均”断奶年龄的概念不太适用。
早期断奶的最极端形式出现在超高产母猪所产窝中的多余仔猪在出生后不久被移走,并放置在人工饲养设施中的情况下(Baxter等,2013;Schmitt等,2013;Schmitt,2019)。这些设施可能位于分开的猪栏或分娩栏上方,但所有设施都能为仔猪提供温暖、液态乳替代品和固态食物。在一些国家,常规使用人工饲养的法律地位受到质疑,但随着窝平均产仔数的增加,超过了母猪的可用乳头数,就必须采用哺乳母猪策略或人工饲养策略,除非对多余的仔猪实施安乐死或任其挨饿。因此,在允许这种做法的国家,采取这种做法的猪场在不断增加,不过目前这种做法的流行程度还没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