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A. Edwards1、D. L. Turpin2和J. R. Pluske2
(1. 纽卡斯尔大学,自然与环境科学学院;2. 莫道克大学科学、健康、教育和工程学院农业科学)摘要:在自然条件下,猪的断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仅在出生后3~5个月完成。在商业性养猪生产中,在增加母猪产仔量和降低饲养管理成本的经济压力,导致猪场逐渐提早对哺乳仔猪进行断奶;因此,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猪场在哺乳仔猪达到18~28日龄时对它们突然进行断奶。在这个年龄段,仔猪才刚刚开始寻找和消耗固态食物,发育出更成熟的胃肠道和功能齐全的免疫系统。因此,当遭受与断奶有关的多种营养物质、环境和社会应激时,早期断奶会表现出对仔猪肠道形态、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有害影响,以及表明动物福利降低的异常行为。这些后果的严重性及其对仔猪生长和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养管理的质量。通过适当的断奶后营养、环境控制和卫生,可将断奶产生的有害影响在短期内降至最低程度,从而可在宽阔的断奶年龄范围内取得相近的终生生产性能。然而,鉴于许多商业化猪场面临的挑战,有数据表明,哺乳仔猪在年龄不到25 d时断奶,会增加相关风险,尤其是在限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情况下。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早期断奶对动物福利的影响,并通过立法或操作规范来限制对3~4周龄以下的哺乳仔猪进行断奶。
关键词:行为;肠道发育;健康;终生生产性能;断奶年龄
3 断奶日龄对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的直接和长期的影响
对猪来说,断奶显然是一个敏感时期,减少断奶后的各种挑战,以确保仔猪能够正常生长,保持健康和存活,是养猪生产的一个关键目标。众多研究(总结于Moeser等,2017;Pluske等,2018)已经证明了将断奶延迟到仔猪似乎能够更好地适应该过程的年龄的潜在生理益处。尽管如此,虽然在较大的日龄(>23~25 d)可以观察到断奶后的直接益处,但问题仍然是延迟断奶是否会给出栏(或上市)体重带来终生益处,因而是有利的。文献中通常缺乏此类研究,但Main等(2004年)在多点式生产系统中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断奶日龄从12 d增加到21.5 d,断奶日龄每增加一天,每头断奶仔猪的上市体重增加(1.80±0.12) kg。Main等(2005)随后报道,断奶仔猪的价值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无论育肥期是否有限。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的线性增长是提高断奶日龄经济优势的主要驱动因素,这总体上表明,至少在本试验条件和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将断奶年龄提高到21.5 d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可以在多点式养猪生产中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Main等,2005)。然而,Main等等(2004,2005)没有报告药物治疗。
Vega等(2012年)评估了菲律宾的24家商用猪场,其中断奶仔猪被指定为“早期”(n = 3;21~24 d),‘适度’(n = 12;25~27 d)和‘后期’(n = 9;28~ 31 d),以确定生产性能上的任何差异。与那些实行“适度”和“后期”断奶的猪场相比,实行“早期”断奶的猪场具有更好的繁殖性能,并且每头母猪每年分别多产3.81头和2.4头猪,以及1.9头和1.46头猪。然而,实行“早期”断奶的猪场比实行“适度”和“后期”断奶的猪场具有更低的平均断奶体重、校正后180日龄体重、出售的常规出栏猪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尽管“早期”断奶使每头母猪每年的产猪数提高了1.46头,但这一提高被0.05 kg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抵消,从而使每头母猪每年的产猪重量相当。这项研究既没有进行经济分析,也没有发布任何关于抗生素治疗的数据。然而,在另一项研究中,Smith等(2008)比较了平均断奶日龄(14、15和16 d;平均为15 d,与19、20和21 d;平均为20 d)对保育猪和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的断奶日龄不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状,但会显著影响保育猪生长速度。平均20日龄断奶的仔猪在断奶后的表现优于约15日龄断奶的猪。同样,也没有提供有关药物使用的数据。
Vega等(2012年)评估了菲律宾的24家商用猪场,其中断奶仔猪被指定为“早期”(n = 3;21~24 d),‘适度’(n = 12;25~27 d)和‘后期’(n = 9;28~ 31 d),以确定生产性能上的任何差异。与那些实行“适度”和“后期”断奶的猪场相比,实行“早期”断奶的猪场具有更好的繁殖性能,并且每头母猪每年分别多产3.81头和2.4头猪,以及1.9头和1.46头猪。然而,实行“早期”断奶的猪场比实行“适度”和“后期”断奶的猪场具有更低的平均断奶体重、校正后180日龄体重、出售的常规出栏猪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尽管“早期”断奶使每头母猪每年的产猪数提高了1.46头,但这一提高被0.05 kg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抵消,从而使每头母猪每年的产猪重量相当。这项研究既没有进行经济分析,也没有发布任何关于抗生素治疗的数据。然而,在另一项研究中,Smith等(2008)比较了平均断奶日龄(14、15和16 d;平均为15 d,与19、20和21 d;平均为20 d)对保育猪和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的断奶日龄不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状,但会显著影响保育猪生长速度。平均20日龄断奶的仔猪在断奶后的表现优于约15日龄断奶的猪。同样,也没有提供有关药物使用的数据。
在另一项研究中,Miller等(2009)使用了160头室内或室外饲养的母猪和仔猪(试验猪来自同一生产群,具有相同的地点、基因型、管理团队、健康状况、仔猪处理方式、饲料和饲喂系统),在4周龄或6周龄断奶,日粮中不添加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GP)和氧化锌(ZnO),或每千克日粮中添加40 mg阿洛维霉素和3.1 g氧化锌。有证据表明,室外饲养的母猪所产的断奶仔猪比室内饲养的母猪所产的断奶仔猪更容易适应断奶(如Gentry等,2002;Payne,2003),并且,结合断奶较晚的仔猪在断奶后更健壮的想法(例如,Colson等,2006;穆德等,2009),该实验确定了延迟断奶和室外饲养是否可以补偿从仔猪日粮中去除的抗菌剂。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室外饲养的仔猪在断奶后的一段时间内,比室内饲养的仔猪表现更好(也许是因为它们在断奶时体重更大),并且除了室外饲养的未补充组之外,从4周到6周龄延迟断奶对所有处理组仔猪都没有帮助。室外6周断奶的未添加AGP和ZnO的仔猪与室内4周断奶的添加AGP和ZnO的仔猪具有相似的平均体重,表明这种组合有可能抵消对饲料中抗生素的需求。然而,这种好处是由于较大的断奶体重,而不是更好的断奶后生产性能。所有的处理组合导致仔猪在断奶后对日粮抗微生物补充的反应中生长得更快和更有效,这表明即使是年龄较大的户外饲养仔猪也能从日粮抗微生物剂和氧化锌中受益。
作为探索替代营养和管理方法以减少或消除AGP、硫酸铜和氧化锌使用的大型研究项目的一部分,200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研究检查了更大的8周断奶年龄(Edge等,2008)。在该研究在六个单独的实验地(两个室外地,四个室内地)进行,施加了4周(21~28日龄)、6周(35~42日龄)和8周(49~56日龄)的三个断奶日龄。断奶后饲喂的日粮不含AGP,只有低水平的铜和锌(<100 mg/kg)。数据显示,尽管就断奶后即刻阶段的仔猪表现而言,后期断奶有显著益处,但这与临床健康状况的改善无关。此外,当考虑从出生到屠宰期间的生产性能表现时,后期断奶没有益处。
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使用了2 184头断奶至上市的公猪和小母猪来评估在商业生产系统中增加断奶日龄和抗生素使用对猪性能的影响(Faccin等,2019)。处理包括断奶日龄(18.5、21.5或24.5 d)和使用抗生素(AB)或不使用抗生素,在断奶后第8至21天,AB日粮含400 mg/kg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然而,PRRS病毒在断奶后第7周爆发,迫使通过饮用水连续5 d使用CTC进行额外的药物治疗。在断奶后的前42 d,断奶日龄的增加减少了注射抗生素治疗的猪的数量,但AB的使用不影响注射抗生素的数量。断奶日龄每增加一天,断奶和出售时的体重增加,出售时的体重也受到抗体的积极影响。从断奶到197日龄,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平均日增重线性增加,AB的效果相同。断奶日龄和AB也线性影响平均日采食量。有趣的是,记录了饲料效率的相互作用,即当饲喂AB时,在21.5和24.5 d断奶的猪的饲料效率较低,但是在18.5 d断奶的猪的饲料效率因使用AB而改善。在饲料和饮水中获得AB的猪总损失较低(死亡率和淘汰率降低2.7%)。断奶日龄的增加也略微降低了总损失(断奶日龄每天增加-0.21%)。总之,由于损失率的降低和生产性能的提高,每头断奶仔猪的上市体重最大化,且断奶后在饲料和水中使用AB的时间相对较短,则可最大程度地减少AB的用量。
Faccin等(2020)研究了19、22、25或28日龄断奶的仔猪终生生产性能。这些研究人员报告说,终生生产性能不受所研究的断奶日龄范围的影响。然而,由于保育舍中淘汰率的降低,使得较晚日龄断奶的猪进入市场的数量增加。因此,至少在这些商业条件下,25 d是经济上最佳的断奶日龄。